內容大綱
前言
富邦銀fu+的共學課程,在12月14日推出郝旭烈,郝哥的『親子財商-幸福人生心法三』,這是這系列講座的最後一堂,同樣的結合我自身的想法和經驗,寫寫心得筆記,分享給大家。
課程共分3次,稱為「幸福人生三步曲」
- 「願意」是擴大自己的舒適圈
- 「利他」是擴大自己的人脈圈
- 「學習」是擴大自己的知識圈(這是這次的重點)
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生存(活得下)
講個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吃」,人從一出生,嬰兒先用本能,就是哭讓爸媽餵奶、照顧,再稍微大一點就必須理解到學會拿筷子、湯匙才能夠吃飯,再大一點,開始上學後必須學著跟人如何相處才能在團體裡生活,再大些為了培養將來專業而學習,之後為了養活自己開始上班賺錢,這整個過程就是生存史。
探索(活得久)
但人只要能生存就好了嗎?要能活得久持續活著,必須學習探索研究活得久得方式與方法。
幸福(活得好)
生存下來,然後活得久就行了嗎?活得久但是活得沒有品質,也很痛苦,所以活得久後,進而渴望活得好活得幸福。
學習的目標(擴張三邊界)
「知識」,從不知道到知道,擴張知識的邊界
郝哥在課堂上問了一個問題,父母長輩或者你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曾經對你或你對他人說過這樣的話嗎?
「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
「蛤~~這個也不懂!」
「很遜耶!連這個都不會!」
當你聽到這些的感受是什麼?
老實說,我會這樣想
OS:不知道這個很糟糕嗎?
OS:我很笨嗎?
OS:覺得好丟臉!
不知道,很驕傲?
郝哥此時卻說,不知道是件好事!
當意識到自己的「不知道」,會覺得自己不足,而去「學習」,學習後增加了新知識,就這樣反覆的從知道到不知道的過程中,逐漸的擴大了知識圈。
郝哥金句:學習就是把不知道的事情變成知道
知識,做什麼用?
郝哥在課堂上帶到羅振宇的話
喜歡學習、看書的人,應該有同樣的煩惱,希望將這些知識記住,但往往看完後,生活中沒有用到這些知識解決問題,這些知識將會被遺忘而不復存在了。
如何記住所學的知識呢?
郝哥在幸福心法二也推薦過這本書
書單:讀懂一本書
作者:樊登
書中提到,閱讀會經過3個階段,分別是「輸入」、「消化」、「輸出」 ,其中最重要的是「輸出」,所謂「輸出」講白話就是郝哥所說的「拿來用」,最基本的輸出方式就是「口說」分享給他人,在說的過程中也許會卡住,這表示還是不懂,會再回頭翻書,把不明白的地方再更進一步吸收理解,就會講得更順,口說分享給他人有個好處,就是對方的反饋,當對方對你提出疑問,你必須再想想如何用對方懂的語言讓對方懂,這就所謂的「溝通」,溝通也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學習讓說話的人能清楚地傳遞資訊,清楚傳遞資訊後能讓對方理解並做出反饋,這樣的互動更能加深記憶印象更深了。
郝哥金句:學習就是把知識放在腦袋裡面,記住才會拿來用,拿來用才會有用。
「能力」,將知識記住並拿來反覆的用,擴張能力的邊界
郝哥提到了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他說曾在MBA的課堂上,有位教廣告很出名的王志剛老師說過:「廣告設計有質感,不見得讓人記得住」,但是一般廣告業主為什麼要打廣告,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大眾記住所賣的產品。
郝哥就在課堂上形容了1則廣告,畫面是這樣的,一個母親在廚房煮飯的背影,整個廣告非常有質感,有朱自清「背影」的即視感,但是從畫面一開始到快接近尾聲都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直到畫面停留在最後一幕,出現了「中華心子母心,中華冷凍香腸」,才知道賣的是香腸。
相較於另一則廣告,只要開頭哼唱個幾個字或者提到幾個字,腦袋就立馬響起旋律,已經洗腦到如此根深蒂固的程度,這個廣告就是「感冒用X斯,咳嗽用XX……」,此時我心中就不自覺的哼起來,太可怕了!
斯X的廣告之所以這麼洗腦的原因,除旋律簡單好哼外,好幾10年來廣告和旋律都沒換過,每年都會播,幾乎很難不看到,就像前面所說的,因為反覆出現到大眾都熟悉到不行的地步,只要廣告一出現,腦袋就馬上從記憶的倉庫調出這則訊息,這就是所謂的「拿來用」,因為反覆的用,變成了一種自然反射的動作,那麼所學的知識如果像斯X廣告這樣常常拿來用,最後也會被記住,變成了自己的能力。
「智慧」,將能力應用自如,從觀察到洞察,擴張智慧的邊界
郝哥在課堂上提到賈伯斯說過:「 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我一開始聽到這句話時也不太理解,正在思考時,郝哥接著在課堂上問了個問題並帶出賈伯斯想表達的意思
如果想從A點到B點,你最想要的移動方式是什麼?多啦A夢或小叮噹卡通會出現的那個東西,此時一堆人在聊天室打上了「任意門」這個3個字。
郝哥此時提到,交通工具是滿足我們A點到B點的需求,但任意門出現後才發現我們要的不是A點到B點,而是瞬間移動的欲望。
郝哥解釋完後,我還是不清楚賈伯斯的意思,於是我去查了資料,找到了這篇文章,才完全理解
如何理解賈伯斯所說的「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當我們對於某個領域的知識能力已達到可應用自如的地步後,如果只是在其現有的技術層面去改善可能沒有太多的進步,此時必須跳脫出原有的侷限去觀察整個大環境並洞察最底層的本質需求,於是會開始有不同的想法與看法,從觀察到洞察的過程產生了智慧,就如同賈伯斯在他的領域裡已經是頂尖的,他長久觀察消費者和整個市場後洞察出這樣的想法「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
此時郝哥推薦與上方觀念有關的書籍
書單:底層邏輯
作者:劉潤
學習的方式(持續三關鍵)
喜歡,才想做
這不難理解,出於喜歡才會起心動念投入去做,被逼迫的學習都無法持久,這讓我回想到高中那段期間,數學成績很差,那時雖然一心想把數學學好,但是心裡就是不喜歡,怎麼勉強自己做習題就是充滿厭煩感,結果可想而知,越努力越挫折最後放棄了。
舒服,能持續
喜歡就能持續的做下去嗎?這可不一定。
先前郝哥有提到過「學得越多,不知道的也越多,學然後知不足」就會持續學習下去,這的確是1件好事。
但是,我卻有一個存在已久的疑問,於是我就在課堂上反應這個問題,就是「越學習越知道自己的不足,就會想學更多,最後就是會感到〝焦慮〞」。
郝哥在課堂上講了他自己的親身經驗,他提到從前在淡馬錫工作的時候,每天工作行程排的很滿,飛來飛去,每天除了要學習適應許多新事物之外,也面對許多狀況,那陣子他非常焦慮,等到後來工作上軌道了,決定不加班,當他不加班後發現多了許多時間可以利用,於是安排了每一天的下班時間,例如:6:00下班,之後每個小時安排寫部落格、運動、閱讀或其他的事情直到晚上12:00,當時自認為這樣的利用時間學習很充實,做不到2天後卻覺得「下班比上班還累」。
我也有類似的經驗,曾像郝哥那樣排行程,最後就累到放棄,還覺得自己怎麼了,明明都是自己喜歡的事,怎麼會變成這樣?
最後郝哥的學習行程有持續下去嗎?
答案是,他換了個做法,本來一週每天下班後排5個行程,改成一週的週一寫部落格、週二運動、週三看書….,只安排做1件事就好,剩下的時間「想幹嘛!就幹嘛!」,這樣反而心理覺得舒服沒壓力,也能持續。
我心理想,改成這樣,學習的份量與效果就沒那麼好了,那種焦慮感又出現了,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郝哥金句:高估一年可以做的事情,卻低估十年可以成就的功業。
郝哥金句:留白不是空白
郝哥金句:少就是多、慢就是快;留白不是空白,留白才會走得遠、走得久!
郝哥提供這個寶貴經驗,真的點醒了我,不要貪圖快和多,有時候慢慢來真的走的比較快和持久。
接著郝哥推薦與上方話題相關的這本書
書單:複利效應
作者:戴倫‧哈迪
好玩,才長久
常聽人說要「堅持」下去才能成就某些事,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這件事情是你覺得好玩的,還需要「堅持」下去嗎?這種堅持有種「忍耐」的感受。喜歡玩遊戲嗎?我相信那些愛玩遊戲的玩家,應該沒有所謂「堅持」玩遊戲這件事,愛追劇的劇迷,應該也沒有「堅持」看劇的問題,因為玩遊戲、看劇是他們覺得好玩的事情,都沉迷投入其中了,沒有所謂持續力不足的問題,反而需要擔心的是過於沉迷的問題。
此時郝哥提到一位演員金凱瑞的故事,金凱瑞有個跟他一樣喜歡搞笑表演的父親,曾有當喜劇演員的機會,但是他父親放棄了,原因是當演員是一個不穩定的工作,可能有一餐沒一餐的,於是選擇進入一家公司老實的當個領薪的會計師,可惜好景不常,在金凱瑞12歲時,他的父親被公司辭退了,生活陷入困頓,當金凱瑞看著他父親,他悟出了一個道理
郝哥就說了以下四種情況
1.做不喜歡的事,但賺到了錢,是不爽的!(無法長久持續下去)
2.做不喜歡的事,沒賺到錢,不爽也沒成就!(賠了夫人又折兵)
3.做喜歡的事,沒賺到錢,很爽但沒成就!(至少爽過)
4.做喜歡的事,但賺到錢,很爽又有成就!(這簡直是夢寐以求)
就如同金凱瑞說的那樣,那倒不如就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就算失敗了,也是爽過,那麼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是多麼吃虧的選項!
許多創業家會成功,都是喜歡他做的事情,喜歡就會很認真的做,快樂的做,將事業變成志業是很有成就感的。
結論
上完這課,來總結一下,看記得多少
1.學習的目的是:生存(活得下)→探索(活得久)→幸福(活得好)
2.學習的目標(擴張三邊界):知識、能力、智慧
從不知道到知道,擴張知識的邊界→將知識記住並拿來反覆的用,擴張能力的邊界→能力運用自如,在不同的時間點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即兵來將擋、水來土淹、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從觀察到洞察,擴張智慧的邊界。
3.學習的方式(持續三關鍵):喜歡、舒服、好玩
喜歡,才想做→舒服,能持續→好玩,能長久